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供应国,产量约占全世界总量的95%。近日,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国稀土的储量只占全球的30%左右,而生产供应量却约占全球95%,比例严重失衡,长期下去难以持续。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邓小平曾有句名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它广泛应用于军事、电子、冶金机械等尖端科技领域。近年来随着中美等大国都将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稀土行业的战略地位也日渐凸显。上个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温家宝总理和默克尔与中德企业家座谈时,德国企业家还专门提到了我国的稀土出口问题。
令人惋惜的是,稀土虽然具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但一直以极低的价格输送到国际市场。据媒体报道,200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为15万吨,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除了稀土,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如石油、煤炭等,凡是中国处于出口阶段的时候,价格都非常低廉,但一旦转为进口,价格就能飙升数十倍。)这与我国稀土行业长期一直处于无序开发的乱象,多年来大量贱卖到世界各地有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稀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并不充分,对我国稀土资源的高占有率带有盲目乐观的情绪。这导致了稀土矿产开发秩序混乱,稀土产业集中度低,由于稀土矿的开采陷入了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致使大量稀土资源被糟蹋、破坏和贱卖,出口的绝大部分是未经轧、锻或者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产品,换取的资金得不偿失。
稀土资源并非中国所独有,但为了保障稀有金属的安全供给,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战略金属储备制度。像美国就不存在稀土资源短缺的问题。美国《商业周刊》的文章称,美国是全球第二的稀土资源大国,仅次于中国。但美国为了保护这些资源,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在1998年就已封存,美国的钼资源采掘也基本停止,代之以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产品,不断加大自己的库存量。日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逐步设立稀有金属国家储备制度,组建“金属矿业事业团”保障有色金属资源的安全供给,大量购买他国稀有金属进行囤积,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国内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相关的政策规范也相继出台。据工信部对稀土发展的规划,计划严格控制稀土出口配额,限额在每年3.5万吨以内。根据多家媒体近日的报道,建立集约化开采、生产、销售模式,大幅减少稀土出口配额,以市场化手段淘汰一些竞争能力较差的稀土分离厂等,这都表明了中国保护自身战略性资源的决心。正如美国没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科技一样,中国也没有必须满足全世界对于贵重金属的需要的责任。稀土作为一种宝贵资源,加强对它的监管与整合,进行保护性开采,制定相应的工业发展规划无可厚非,再说了,国外媒体不是一直批评中国的资源消耗和环保吗?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德国企业家的问题时说:“世界上的稀土原料90%都集中在中国。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们很多地方不懂这种原材料的重要性,把这种贵重的金属,黄金的价格当做了盐的价格来卖了,而且造成了各地竞相削价,乱采乱挖,环境污染。最近这些年,我们的企业开始觉悟了:这种原料原来是这么重要,这么贵重!”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对它的保护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通过对包括稀土资源在内的多种产业进行整合,从而减低能源消耗和碳排保护环境,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的贡献。 ( 深圳市绿色低碳科技促进会 www.szd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