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砖:广州新建6个垃圾焚烧厂就要花上百亿,会不会太过“大跃进”?
回应:可以将垃圾焚烧项目两期建设,改为三期建设。近期的规划目标减多少,还要经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才能最终确定。
拍砖:哪里垃圾分类减量做得不好(垃圾焚烧厂)就建在哪。
回应:广州规划的6座垃圾焚烧厂中,花都、番禺的垃圾焚烧厂正在做选址的规划环评,而增城、从化、萝岗的正在选址,城中心区的已选址在兴丰。
拍砖:给当地(李坑垃圾焚烧厂所在地)村民进行全面体检,看看有没有病、有什么病。
回应:广州市疾控中心和白云区疾控中心提供的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永兴村死亡和癌症发病情况并无异常变化。
广州垃圾焚烧厂建设可能放缓步伐以避免“大跃进”。昨日,广州市政府再次召开垃圾处理座谈会,为垃圾围城“突围”广征民意。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原先规划两期建设的6大垃圾焚烧项目,可以改为三期建设。
此外,广州还将借鉴同德围整治经验,成立垃圾处理咨询监督委员会,问计于民。
或邀专家、环保人士设咨询监督委员会
短短一周内,广州市政府举行两次垃圾处理座谈会。和此前的专家、学者座谈会有所不同的是,昨日的座谈会上,“草根”市民成了主角。
住在华南碧桂园的市民代表林泰松终于有机会向市长“诉苦”:火烧岗垃圾填埋场让周边居民深受其害,一到夏天“臭味熏人”。林泰松说,他实地探访过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感觉触目惊心,垃圾山已经堆了大约40米高,还以每年10米的速度‘增高’。”
“广州新建6个垃圾焚烧厂就要花上百亿,会不会太过‘大跃进’?”一直积极关注垃圾分类的知名网友“樱桃白”带来了厚厚一叠的市民意见。
“现在我家一箱箱废电池放在床底下,不知道该扔到哪里去。如果政府连电池都没办法处理,如何处理每天成千上万吨垃圾?”知名媒体人陈扬表示,在垃圾处理的问题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政府不能“包打天下”。
陈建华说,在垃圾处理等问题上,将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做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来自精英和“草根”阶层的意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他表示,广州垃圾处理可以借鉴同德围综合整治过程中成立咨询监督委员会的方法,邀请10名专家、8至10名环保人士,也成立垃圾处理咨询监督委员会,以吸纳公众意见,集思广益。
陈建华还要求在现场的广州十区二县负责人,各区县也召开类似座谈会,“有问题要面对,有意见要让大家说”,让整个垃圾处理过程都在阳光下运行。
焚烧厂远离生活区严格环评周边影响
在昨日的座谈会上,垃圾分类的进展是不少市民代表关注的热点。
“在充分做好垃圾分类的前提下,焚烧的垃圾量必定大减。”市民代表李嘉敏表示,她上周参与城管委组织的垃圾处理设施一日游活动,得知广州某个小区在进行居民垃圾分类后,每日垃圾总量由4.2吨减至1.2吨,其中大部分的厨余垃圾已经被分离出来。她提出,政府应该鼓励和推动通过更多生活小细节推进垃圾减量,如减少消费品包装等。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建议,把垃圾分类作为公务员考核的指标,“陈市长可以带个头。”
陈建华说,自己家里也进行了垃圾分类,“分成三类,干湿分开,有毒有害的单独放”。
在昨日的座谈会上,垃圾焚烧项目选址问题被频频提起。在广州规划的6座垃圾焚烧厂中,花都、番禺的垃圾焚烧厂正在做选址的规划环评,而增城、从化、萝岗的垃圾焚烧厂正在选址,城中心区的垃圾焚烧厂已经选址在兴丰。
“樱桃白”说,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可以遵循三大原则,“哪里有市民赞成焚烧就把焚烧厂建在哪,哪里垃圾分类减量做得不好就建在哪,如果政府推广垃圾分类只停留在口头,就应该把焚烧厂建在政府旁边”。
林泰松提出,垃圾焚烧厂选址首先要远离生活区,同时要严格环评对周边环境影响,公开排放标准,建设起点要高。
知名网友“巴索风云”认为,广州尚未建立可焚烧物资的名录,应该效仿台湾等地的经验,明确规定哪些物资可以进行焚烧,让公众进行监督,再来探讨垃圾焚烧厂选址问题。
6垃圾焚烧项目或分成三期建设
根据规划,广州未来将新建6座垃圾焚烧厂,分两期建设,2012至2015年为一期,2015年垃圾日处理规模将达到1.5万吨;而2015至2018年为二期,日处理规模将扩展至2.1万吨。
广州2年内垃圾焚烧规模要达到1.5万吨/日,处理能力是否过剩?6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分批建是否会比“一窝蜂上”更科学……部分市民代表提出这样的担忧。
“樱桃白”说,按照规划,2015年广州垃圾焚烧日处理规模将达到1.5万吨,而据预测,2015年广州日产垃圾量约为2.27万吨,也就是说,焚烧处理的垃圾比例达到66%,接近三分之二。
“樱桃白”建议,在垃圾处理上,广州向北京“取经”。在这方面,北京2012年的目标是,将焚烧、生化和填埋的比例由2010年的10:10:80调整为20:30:50;到2015年三者的比例要调整为40:30:30。“同样面临垃圾围城,北京远没有广州激进”。
对此,陈建华回应,广州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约1.8万吨,目前每天回收大约4000吨,同时还有餐厨垃圾的分离,这些都是减量;如果减量做得好,焚烧也就1万吨左右,不过其中尚未算上农村地区每日产生的数千吨垃圾,因此,这样起码有60%左右的垃圾要填埋或者焚烧。“我们可以将垃圾焚烧项目两期建设,改为三期建设”。
“规划要超前,建设要分期。”陈建华表示,2.1万吨的远期规划目标不能减,但规划了可以不建,这样的话,中期规划目标就为1.5万吨,而近期的规划目标可以减少,但是减多少,还要经过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才能最终确定。
把李坑垃圾焚烧厂建成垃圾处理样板
韩志鹏代表回忆起自己两度探访李坑垃圾焚烧厂被村民“围困”的经历,深有感触。“不光是李坑的村民,整个社会对垃圾焚烧都有顾虑。我们能否把李坑作为样本,让第三方机构给当地村民进行全面体检,看看有没有病、有什么病,跟垃圾焚烧厂有多大关系”。
知名网友“阿加西”也说,李坑垃圾焚烧厂一期早已启用,二期也已开建,作为样本,如果推进顺利,其他厂的建设就相对容易。他建议,尽快落实受焚烧厂影响村民的生态补偿基金,将村民纳入居民社保、医保体系,并建立重大疾病补偿基金。
“李坑要建成样板!”陈建华现场表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陈建华还现场介绍了广州市疾控中心和白云区疾控中心提供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对于曾经在网络热传的李坑垃圾焚烧厂所在的白云永兴村变成“癌症村”的说法予以回应:“近年来永兴村死亡和癌症发病情况并无异常变化”。
陈建华还表示,增城、从化、番禺、南沙、花都等五区的垃圾要自产自销,自己处理,“做不好是执行不到位”。
广州“垃圾围城”待解
日产垃圾2万吨填埋场“吃不消”
■链接
广州解决“垃圾围城”已迫在眉睫。昨日的座谈会一开始,城管部门先自曝“家丑”:
——广州1800万人口,日产垃圾近2万吨,而广州目前的垃圾处理能力,显得远远不足。以承担主城区垃圾处理任务的兴丰填埋场为例,目前的日处理量已经超出了设计能力的四倍,兴丰填埋场1至5区,下月就将填满。
——由于处理设施不足,垃圾无害化处理还存在缺陷,每年超过15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需要消纳,但广州现在仅有100多万立方米的消纳能力。
——每天100吨动物尸体及腐肉需要处理,但现有处置能力仅有30吨,每天还有60至70吨动物尸体及腐肉去向不明。
——广州每天还有3000吨粪便需要处理,但目前处理能力为800至1000吨,其他2000多吨进入江河湖泊。
广州市城管委总工程师鲍伦军介绍,目前,广州垃圾回收处理水平和塞尔维亚差不多,而相比美国纽约,广州在填埋垃圾比例上明显高于纽约、焚烧处理率比纽约低。
“在后工业时代,物品包装越来越多,随着经济增长,垃圾量的增长不可避免。”陈建华插话说:“广州目前处于增长中期,人均垃圾量可能增加一倍。” ( 深圳市绿色低碳科技促进会 www.szdt.com ) |